八国联军入侵,慈禧为何调不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呢?
首先,此时的清***已经日落西山,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完全依赖地方武装势力,中央***的虚弱表露无遗。
其次,在对待外国势力和义和团运动问题上***取了错误决策,想利用义和团来打击和制约外国势力,结果招致东南各省地方实力派人物的强烈不满。清室向多国联军宣战后,并下达全国各地支持义和团的命令。但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地方实力派深知中国的势力远不能与之一战,深知“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而且中央***摇摇欲坠,政治走向并不明朗。
其实,早在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
因为,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已经和各个参战国之间达成了一个“东南互保”协议,为了维护小团体利益,就出现了不太积极救大清朝的局面。甚至,还密议盘算倘若北京失守而慈禧死掉,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
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此***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中央***集权迅速走向衰落,导致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地方势力。导致***走向崩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没人愿意跟着慈禧一起发疯。
打个比方,你的邻居在家不顾你的劝告玩火,结果把房子烧着了,让你去帮忙救火。
我想只要头没被门夹过,都不可能去的。
现在情况也是一样。
甲午战争时期,满清倾全国之力,打了一个后起之秀列强日本,尚且惨败。
要知道,当时日本国力同英法美德根本是不能相比的,甚至日本自己还背负着不平等条约。
那么,当年用了吃奶的力气连日本都打不过,现在向全世界11个列强开战,岂不是发疯了?
这是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
当时慈禧调动河北的新军以及义和团,同列强交战,随后要求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增援。
那么,如果后者增援了会怎么样?
八国联军有几万兵力,打垮慈禧在河北的新军基本不费力,打下北京更是只有一天甚至半天。
抵抗最激烈的就是天津聂士成的部队,但最终也是惨败,聂士成也牺牲了。
也就是说,八国联军对付满清最强的河北地区的新军,根本就是游刃有余。
如果李鸿章等人率兵赶来,且不谈是否来得及,来了也是送人头的。
以当时最近最强的袁世凯为例,他在山东的武卫右军只有7000多人。这点兵马,真不够八国联军打的。
所以,袁世凯虽连续接到派兵增援的命令,却利用各种借口拖延。
袁世凯尚且如此,更别说李鸿章等人。
况且,八国联军之所以侵华,除了自身的侵略成性以外,同慈禧放纵义和团***洋人平民、传教士以及普通中国教民有直接关系。
慈禧放纵义和团不是有什么革命觉悟,而是她想利用义和团同洋人讨价还价,试图废除眼中钉光绪帝。
谁知道列强不吃慈禧这套,不给慈禧面子,还处处给慈禧难堪。
慈禧恼怒之下就玩大了,冒险让义和团公开活动,攻击洋人,慈禧试图以此压迫洋人屈服。
李鸿章等人认为,利用义和团是可行的,但前提是不能和洋人彻底翻脸。
应该清军不是洋人的对手,一旦开战必败,到时候里子面子都没了,何谈压迫洋人屈服。
但慈禧一意孤行,这是李鸿章等人集体反对的,却干涉不了慈禧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李鸿章他们根本不可能出兵支援,因为那只能将战火烧到全国。
在李鸿章看来,目前八国联军还是发动局部战争,最多将河北省打烂而已,尚且不危及全国。
如果八国联军在全国范围开战,那么中国估计要亡国了。
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汉族军阀势力开始崛起,慈禧太后对清军的控制能力大大下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以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南方实权派大臣,公然拒绝慈禧太后对列强宣战的命令,他们联合起来跟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定,单方面退出了战争。
清末汉族军阀的实力
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清军的主力是八旗和绿营,不管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都由清朝朝廷直接控制,是清朝统治者的嫡系部队。然而在太平天国运动平定后,清军的主力变成了湘军和淮军。
湘军和淮军都是汉族地主的私人武装,慈禧太后只能在湘军和淮军将领之间搞平衡,却始终无法将湘军和淮军的控制权收到自己手中。因此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控制军权的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才敢于公开违背慈禧太后的旨意,事后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李鸿章和张之洞了解列强的实力
1895年清朝刚刚被日本击败,陆军和海军精锐损失殆尽,还在战后赔偿了日本白银两亿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只是八国联军中的小角色,英、法、美、俄、德、奥匈、意七国的实力都比日本强得多。
可以说清朝单挑一个国家,都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更不要说同时单挑八个国家。李鸿章和张之洞都是最早搞洋务运动的人,他们深知清朝和列强之间的实力差距,明白一旦开战清朝必败无疑。因此为了保全江南地区,张之洞和李鸿章都拒绝了慈禧太后的命令,单方面退出了战争。
***如李鸿章和张之洞听从命令
***如李鸿章和张之洞听取了慈禧太后的命令,那么整个清朝沿海地区都将陷入战火之中,清朝很可能会提前亡国。试想一下,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朝单挑一个日本尚且无法取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清朝的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陆军主力也没有恢复实力,又怎么可能击败八个世界一流强国的群起围殴呢?
李鸿章能够北上跟列强谈判,主要就是因为清朝只是丢失了北京,清军的主力仍然没有被歼灭。如果李鸿章和张之洞全都参战,整个清朝南北都被列强侵占,列强们很可能会趁机瓜分了清朝。
总结
慈禧太后调不动李鸿章和张之洞,也从侧面说明了清朝统治的没落。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还能够通过权谋手段,来制衡汉族军阀的势力。而在慈禧太后去世后,掌握实权的汉族军阀完全失去了顾虑,慈禧太后去世仅仅三年,清朝便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