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学生海外留学还要考雅思或托福吗?
需要,因为香港人的母语是中文。如果没有英语授课背景一定需要考。 当然如果香港的学生之前就读过国际普遍承认的英语授课的学校,比如香港的八所公立大学并且到这些学校的语言中心开了英语授课证明,通常情况是不用考的。
2020疫情面前,研究生选择香港还是英国呢?
如果从最近看到的新闻来讲,那样你的注意力肯定会集中在中国香港的学校的,因为大陆的疫情已经控制的很到位了,而中国香港呢,它依靠的大陆的帮助,所以现在也控制的比较有规模,那这样的话选择中国香港的学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在2020年的院校录取中,英国院校有一些放松了,他今年的录取标准,所以你有比较大的几率能得到更好排名院校的录取,而且对于语言要求呢,今年也放松了,所以这就取决于你了,如果你觉得离家近一些的话,选择中国香港肯定没问题,但是如果你对于教学的质量学习的环境都比较在意的话,还是应该选择英国的院校。
当然大家看到新闻会觉得英国今年对于***肺炎的应对会让人比较难以理解,实际上这正是你应该去英国的原因,你可以亲自的去感受一下他们,这样文化背景的人为什么会制造出这样的应对手段呢?他们的思维是从什么逻辑来的呢?他们的文化对于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什么影响呢?而之后等到你毕业以后,你对于不同文化的国际化企业,就能有更好的介入感了
国内的本科学历也好 英国的留学经历也罢...其实都在人力市场上司空见惯 但国外的工作经历反而是比较....罕见的 而且正好能赶得上PSW 很不错的机会啊....
建议现在准备明年重新申请英国 并申请更好的学校 并以至少在英国工作两年(PSW)为目标努力 之后的职场的路会很好走的
不过当下疫情严重,都是想方设法回到国内,劝你还是再多加考虑吧
香港的小朋友是怎么学英语的?
不应用英语就会退化
小孩在英语国家上几年学,英语达到较好水平。回国后如果不继续学,再无英语应用机会,就会逐渐忘记。因为国内学校里还会继续学英语,所以这种情况不是很明显。
明显的例子是: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在韩国读了几年小学,当时韩语达到不错水平,回国后几年不用,基本上都忘了。
很多高考英语考霸、甚至大学英语水平不错的人,毕业后不注重应用英语,时间一长,英语水平严重退化,甚是可惜。
香港人英语为什么比较好?
只要受过教育的香港人英文普遍不错,为什么?因为英语是香港官方语言之一,公文、商务使用英语,英文电视、广播也很普遍。殖民时期,香港学校都用英语教学。***后推行母语教学(部分学校依然坚持英语教学),据统计,香港学生整体英文水平有所下降。
香港人并非每日背单词学语法,而是在”应用英语去学知识“,在“应用中"英语不知不觉进步了。
前段时间,跟一个香港朋友在聊天。他总是时不时的会在普通话中夹杂英语。
虽然我也能听懂,但是当时想的就是,“你拽什么拽。谁还不会几句英文呢?”
香港
后来发现,原来香港人的思维方式是英文体系的,跟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
香港人在接受***访的时候,说英文会比较多。不仅仅是年轻人,包括中年人,甚至是特别年长的一辈,他们直接开口说的就是英文而不是中文。
这让我想起,《爸爸去哪儿》里面,在香港长大的Jasper(陈小春与应***儿的儿子),和在大陆长大的孩子,在说英语方面,明显的区别。Jasper说英文的感觉就和母语一样。
《爸爸去哪儿》Jasper
为什么香港人,英文会那么好呢?
为什么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还是哑巴口语呢?
甚至都不敢跟外国人交流,生怕自己发音不标准?
工作了几年之后,把英文就全部还给老师了。
香港人学英文的方式,到底哪里不一样呢?
我特意去研究了一下这个方面,发现了这些原因。
- 第一,香港人有从小学英文的传统。
我们知道香港之前是被英国人殖民过。从1841年,一直到19***年香港回归,整整长达150多年。在这段时间之内,英文就被广泛的推广。
就算现在,香港已经回归。但事实上说英文的传统还一直都在,所以现在的香港人,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跟父母说的基本上都是英文,他们出去会讲粤语。所以粤语和英文,他们的交流都很好,而普通话,反倒没那么好了。
事实上,我们用的教材和教学的方法,也都是很先进的。但是问题出在教学的老师身上。你想想一辈子都没有见过外国人的英语老师,在教我们蹩脚英文的场景:哈罗,好啊油。安母饭,三克油,俺的油?
所谓教学相长,老师的水平八成决定了学生的水平。所以很多学生就算是英语成绩很好,还是不敢说英文。
在香港,有很多的学校都是全英教学的,老师讲的都是全英文,所以你英文不好,你就无法学习。
- 第二,香港人用英文特别多。
因为香港只有1000万的人口。他要获得资讯和资料的话,就只能去英文网站上找。不管是看文章还是看***。
因为用的多,英语自然也就好起来了。
- 第三,香港人社交需要英文。
因为人数太少,他就不能跟大陆的孩子一样,随便的就可以建立论坛,可以在网上社交,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爱好者论坛,所以他们都会去英文的国际化的论坛去讨论,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就上来了。
归根结底就是用英语比较多。
小朋友学英语也是一样,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用起来,终究只能考试而已。
江苏文科状元不去北师武大,却选择香港大学,你怎么看?
首先,文科状元不能去北大,这是尊重规则,是公平的体现。
被誉为“最惨的状元江苏省文科状元”白湘菱,高考430分,本该是清北的宠儿,却因其选修历史成绩为B+,而无缘清华北大,甚至是连国内的很多985.211等名校都无法录取。很多人都为她叫屈。
作为高中教师,我觉得她不能进清北也是可以理解的。姑且不论清华北大对江苏省考生的要求是否合理,至少这个要求是符合清华北大的地位的。
至于为了这位状元进不了清北而攻击高考制度的,更是大可不必。试想,如果不实行等级制度,直接算五门总分,要进清北,五门学科必须要达到顶尖水平,如果有一门短板,估计就无缘清华北大了。按照讲苏的高考规则,选修科目前5%的为A➕,前20%为A。这位白状元的历史科目只有B+,也就是历史成绩排在全省20%以后。有人会说A和B+可能就是一分之差。但现实就是一分之差让很多学子与清北失之交臂。所以,我觉得,如果按照某些省份750分计算的话,白状元有历史这门相对短板的学科,她的总分肯定达不到顶尖的成绩,如果按照总分的计算的话怕是很难达到清北的分数线。
所以说,这位白状元上不了清北也是不冤。
更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清华北大没有在广大网民的压力之下破格录取白状元,体现了高考的公正性。
其次, 至于白状元不去北师大,而去香港大学,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一来,香港大学也是祖国的大学,去香港大学求学并不存在道德层面的问题;二来,香港大学在全球的排名位居前列,远高于北师大,且提供的奖学金、助学金也非内地大学可比。俗话说,人往高处走,白状元选择香港大学,无可厚非。
我是@布衣卿相1123 ,一位一线高中教师。希望为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江苏文科状元被北大清华拒录,国内北师大、兰大等几所重点大学伸出了橄榄枝,但被拒绝,毅然决定选报世界知名大学香港大学,引起社会及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作为江苏省今年的高考文科状元,其实她只是语文、数学和外语总分第一,而历史是B+。按照已执行多年的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规定,她是不能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北大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大学、国际名校也是严格按照省属地高考改革方案的规定“公事公办”,并无什么不对。
既然自己心仪的大学不能上,作为高考状元及家长肯定会有更多更长远的思考,即使北大等实力很强的大学愿意破格录取,但与考生及家长的理想目标还是有距离的,所以选择香港大学也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一热点***也引发人们对高考改革及优秀拔尖人才选拔制度等问题的思考。首先,各省在贯彻国家高考制度改革政策文件过程中,是否存在论证、征询各方建议及研判的科学性不足问题。江苏省的方案已经实施多年,暴露出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受到多方质疑。好在江苏省已决定对原方案进行“大手术”了。
其次,如何赋予高校自主录取特长生、怪才等权力,完善改进有利于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高考选拔制度、机制,避免埋没人才的现象出现,确实值得关注。
最后,顺应未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潮流,体现中国教育特色,适应优秀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的高考制度,应该彰显公平、公正、科学、创新、灵活等原则,担负其引导高中教育方向、助推素质教育发展、为学校多样化发展、学生[_a***_]、个性化成长提供引擎的使命及职能。
首先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就是一个笑话!我们的名校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争创世界一流的大学。那么怎么才能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呢,肯定是揽尽天下英才而育之。如果一个省的文科状元都进不了清华北大,这对教育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讽刺。她如果不是英才,还有什么是真正的英才。
其实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现象想方设法保证的不是招收全国的优秀人才,而是想办法招收某些地方的不是英才的学生,比如考分对当地倾斜,想办法招聘本地人。试想一个想成为全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它招的学生却不是全国最好的学生(这里我们就不喊口号了,不说招收全世界最好的学生了),那么它如何才能保证成为全世界一流的大学。对此我深表怀疑。
据我所知,全世界最好的大学都是全球招揽优等生。这次香港大学招收江苏文科状元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不但招收,还给巨额的奖学金。我觉得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最应该做的就是庆幸,庆幸是香港大学这样做了,不是美国的耶鲁或者是英国的剑桥。如果不是香港大学这样做,而是英美的大学这样做,等这位文科状元将来学业有成,我们该如何苛求她去爱我们这个国家。在人家最优秀的时候,我们抛弃了她。
当我们喊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现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是靠人才的创新来推动的。没有顶尖的人才,就谈不上向前发展。在所以的人都认为人才是第一位的情况下,江苏文科状元仍然不能上北大清华,这是一种怎么样的讽刺。
一个以人才为第一位的国家,肯定是千方百计为人才大开绿灯,因为她是人才。当年燕昭王千金卖马骨,就因为那个马骨是千里马的马骨。而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诸葛亮,也是为天下人才指明了方向,刘备为了人才可以不惜“三顾茅庐”。这才是我们应该对待人才的态度。
可惜的是当欧美名校全世界招揽人才的时候,我们却无法招收一个省的文科状元,这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是一种讽刺和无奈。很多人都问“为什么北大清华的学生大部分喜欢出国,而这次香港大学破格录取江苏文科状元给出了答案:人家是不惜一切代价来招揽人才。而我们的学校,招揽人才却不是第一目标。作为一个学校,不把招揽英才为第一目标,我真的想不出它为什么还是一个名校。
顶尖的学生似乎本来就应该进入顶级的学校,如果自认为是顶级的学校却对顶尖的人才视而不见,那我们普通人也只有无话可说。孔子说:“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我们也只有叹一口气,继续过自己的生活。生活本来就是这么无奈,是吧!